加快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数字化转型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资讯

加快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数字化转型

2024-01-30 技术资讯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与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相一致,是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建立完整回收处理体系、统筹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建设,此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得到普遍加强。近年来,一些地区引入数字化技术,不断探索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水平的新路径,形成了较为成功的安徽省“马鞍山模式”、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333模式”等新经验。2022年11月发布的《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通过数字化赋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将成为有效治理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方向之一。

  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2021年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到39.1%,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种植业等农业生产数字化建设快速起步。在此背景下,农药包装废弃物数字化回收处理的势头开始显现。2022年3月,《浙江省关于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数字化升级的通知》印发,旨在利用数字化发展机会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水平。黑龙江省也十分注重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依托“掌上植保”手机app,开发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电子台账管理系统,在全省13605个回收站点普及应用,实现“收、储、运、处”信息全链条数字化实时管理。

  相比传统治理方式,数字技术的应用便于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全生命周期污染控制,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分散、回收成本高、储运和处置难以衔接等监管难题。对于农药制造商、农资店等生产经营者来说,数字化技术能优化农药销售回收流程,促使其更好履行“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义务。对于农户等农药使用者来说,数字化平台便于实施补贴激励,有利于提升环保意识并约束污染行为。对于运输和处置部门而言,数字化信息有利于有效沟通、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回收处理链条的畅通运行。因此,数字化转型对于明确各主体回收处理义务和责任、提高回收率、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长效机制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并行回收农膜等其他废弃物创造了机会。

  数字化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有实施条件。一是农药可追溯电子信息制度支撑起农药包装废弃物数字化回收处理的基础。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包装应带有可追溯的电子信息码等内容,并提出配备识别设备、建立电子台账等信息化要求,基本实现农药身份信息有据可循,与农药包装物回收建立关联。二是全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的搭建为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全程数字化监管提供了条件。在农药基础数据和农药行政许可两个子平台,以及农药监督执法服务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信息归集与数据库搭建,组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平台,同步实现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处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监督管理体系。三是各级政府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规划措施加速了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的数字化转型。如浙江省推进的“肥药两制”改革,以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为主抓手,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纳入农资经营门店数字化管理系统;再如安徽省“两强一增”行动方案提出的科技强农、数字赋农等措施,都促进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数字化的进程。

  数字化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已初步形成经验模式,值得借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和县等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回收处理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建立了“智能收集、有偿回收、闭环管理”的数字化回收处理体系,实现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全过程数字化智能管理。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作为全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县,在实践中创新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新模式,通过在种植大户分布较多区域和农资经营门店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搭建农药统一监管、逆向物流实时监控和废弃物综合监管三个数字化管理平台,积极推行“押金制、有偿制、积分制”,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从销售端、清运处置端以及执法监管端全方位高效回收利用。目前,慢慢的变多的地区开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数字化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快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数字化转型还需疏通以下难点堵点。首先,与农药经营有关数据的管理和对接,需注意整合区域内多种台账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为包装废弃物追溯管理创造条件。其次,定期组织平台操作培训,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有关人员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关注用户数字化应用的便利性。第三,积极争取财政、生态环保部门资金支持。公共财政扶持是现阶段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数字化的基础,可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数字化升级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绿色农业发展项目统筹考虑。最后,还需配套相关法律和法规,进一步约束权责各方行为,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数字化系统的高效运作。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