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3967 公司简称:中创物流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设备展示

公司代码:603967 公司简称:中创物流

2024-04-03 设备展示

  一、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二、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四、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拟以2023年12月31日总股本346,666,71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73,333,355.0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

  据海关统计,去年我们国家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对拉美、非洲分别进出口3.44万亿和1.98万亿元,分别增长6.8%和7.1%。第四季度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回暖,全年分别进出口5.51万亿、4.67万亿元,分别占13.2%和11.2%。外贸运行总体平稳。

  展望未来,外部需求的持续低迷仍然是制约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的因素。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理政治学这一些因素也对我国出口造成影响,出口还会面临不少困难。但从另一方面看,在政策支撑、产业优势、各方努力之下,2024年我国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会继续巩固。外贸情况的稳定向好将为港口带来更多的集装箱吞吐量,对公司集装箱跨境物流业务有积极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内容显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0亿吨,比上年增长8.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0亿吨,增长9.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1034万标准箱,增长4.9%。

  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1月,地缘风险成为当前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面临的主要考验。上半月,红海地区的焦灼的事态继续发酵,带动亚欧航线市场运价上涨。下半月,虽然红海地区的焦灼的事态持续,但市场已趋于平稳。另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中国2023年12月出口同比增长2.3%。年末的出口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外贸的回暖势头,有望在2024年继续支撑中国出口集运市场保持稳步向好的局面。2024年1月,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191.91点,较上月平均上涨36.2%;反映即期市场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130.34点,较上月平均上涨73.2%。

  国家能源局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2023年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2.7%,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超过世界其他几个国家的总和;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3;全国主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完成投资超过7697亿元,占全部电源工程投资约80%;2023年风电机组等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0%。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整体处于承压前行、需求逐步企稳回升的震荡发展局面。全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冷藏车保有量预计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12.8%;冷库总量预计达到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

  结合2023年冷链行业整体情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梳理并发布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四方面主体问题:一是冷链产业政策和标准落地慢、落地难,行业规范程度不高,劣币驱良币。二是缺乏合理规划统筹,局部冷链基础设施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在冷链设备设施应用和运营过程中绿色低碳和科学技术创新体现不足,亟待提档升级;四是常规冷链仓干配等服务跟上下游产业融合度不够,同质化服务普遍。

  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14日,主营综合性现代物流业务,为进出口贸易参与主体提供基于国内沿海港口集装箱及干散货等多种货物贸易的一站式跨境综合物流服务。 随公司“一体两翼”战略的提出,公司将主营业务重新整合,划分为三大业务板块:跨境集装箱物流、智慧冷链物流和新能源工程物流。其中跨境集装箱物流是公司的主体业务和基本盘,最重要的包含: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场站仓储、沿海运输等围绕国际集装箱运输开展的相关物流服务。智慧冷链物流和新能源工程物流是公司基于传统业务的延伸和突破,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助推器。

  公司网络布局大多分布在在宁波以北,主要港口均设立口岸公司,配备专业的管理和业务操作团队,使得各口岸公司兼具多种业务功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务体系和经营网络。此外,公司还拥有专门的信息化研发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公司各业务操作系统,搭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坚持数智化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应用,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从事的跨境集装箱物流业务主要围绕国际集装箱海运展开,为进出口贸易商、同行业物流公司、船舶经营人、集装箱经营人提供包括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场站仓储、沿海运输、网络货运、铁路接卸等相关物流服务。

  公司从事的货运代理业务主要围绕国际间货物进出口的班轮运输展开,为进出口贸易商或接受其委托代理的其他同行业物流公司提供货运咨询、代理订舱、辅助备货、签发提单、目的港服务等国际货运代理一站式服务。公司目前在青岛、宁波、上海、连云港、日照、烟台、威海、天津、大连、北京、西安、郑州、济南、武汉、南京等地均设有分、子公司,市场人员直接服务于客户,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变化,提供统一标准的优质服务。该模式确保了市场信息的及时性;保证了对客户的真实需求的直接了解并快速反应,提升客户满意度;能够在公司统一业务系统下,按照标准操作流程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服务。

  公司从事的场站业务是以堆场、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为依托,为船舶经营人、集装箱经营人提供集装箱的运输装卸、检验维修和改造堆存等空箱流转服务,并为出口贸易商或受其委托代理的其他同行业物流公司提供待运货物的收发交接、拆箱装箱、运输配载、信息服务、堆存集港等重箱出口服务。此外,公司还按照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进出口货物仓库储运服务,如:理货、分拣、包装、堆存、拼箱及保税等专业化增值服务。公司一直秉承以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根本的理念,为客户提供货物港口前沿作业的管家式服务。

  公司从事的船舶代理业务是指公司依据船舶经营人的委托,办理船舶进出港的申报手续、物料伙食补给、航修和燃油计量;安排检疫、引航、泊位、拖轮及组织货物装卸等服务;为船舶经营人提供进口舱单的制作及申报服务,代船舶经营人向收货人提供换单、押箱服务并向发货人提供出口预配舱单的信息录入、提交申报等单证操作服务。船舶代理业务以华北地区为核心,网络辐射宁波、连云港、日照、烟台、威海、天津、大连等口岸。

  沿海运输业务是指公司依据自有或租赁船舶及舱位互换等资源制定合理的集装箱船舶运力或舱位安排,为国际大型班轮企业来提供进出口货物在国内母港和次级港口之间的中转、运输等外贸内支线沿海运输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同时承接与国内贸易相关的货物沿海运输业务。公司的沿海运输业务主要以青岛、大连、宁波、烟台、日照、岚山、连云港、石岛、龙口、威海等北中国各沿海港口为支点,依托于密集的支线网络,为班轮公司的母船提供中转增值和支线运输的延展服务。公司依托内外贸同船运输的资质,近年来不断延伸业务链条,在传统的集装箱海上巴士驳运服务基础上,延伸形成了集散、件杂、内外贸物流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公司的大宗散货物流业务主要围绕国际间铁矿石等大宗散货运输开展,为矿石生产和出口商、贸易商、国内大型钢厂等客户提供包括报关报检、监装监卸、码头控货、保税仓库、混矿加工、中转分拨疏运等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国内,公司已与我国进口铁矿石重要枢纽港口:大连港、青岛港、日照港、可门港成立合资公司,着力借助港口的资源平台和中创物流自身的行业经验,对外与海外矿山、贸易商进行商务、技术等方面的业务接洽;对内与我国海关、边检等口岸监管部门进行紧密对接,将港口的传统优势与服务升级充分的结合起来。国外,公司积极布局海外网络,围绕东南亚矿山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等展开业务。公司已成功布局印尼地区的散货资源过驳业务,进一步夯实公司在印尼地区的业务根基,为下一步海外资源物流发展做好铺垫。

  公司所从事的智慧冷链物流业务是指公司以港口智能冷库为依托,为客户提供低温货物的进出口代理、存储保管、分拣加工、分拨配送等冷链物流服务。公司的智能立体冷库采用AGV平面仓、巷道机立体仓、四向穿梭车密集仓、自动整形器、自动缠膜机、激光测量、光电感应等综合技术为一体的智能无人仓储模式,依托CCS、WMS、WCS、冷链管理平台系统,实现冷链物流仓储环节的数智化、无人化管控。管理上打造了“智能云仓”管理模式,实现多口岸、多企业、多货种、多仓库、集中化管理,通过在天津、上海、宁波等城市搭建“主仓”,在青岛、临沂、郑州、沈阳、武汉、深圳、成都等城市布局“分仓”。统一平台、统一管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效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

  公司所从事的新能源工程物流是指根据风电、石化、核电等客户超限设备的个性化、专业化物流需求,为客户提供的非标准化、非常规化的特种专业物流运输服务。站在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公司重点聚焦国际风电运输、核电工程物流、国内海上风电运输、大型石化工程物流。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大型设备运输所需车辆和船舶的公司,配备有自行式模块运输车、法国尼古拉斯液压轴线车、自航式平板驳船及重吊等特种运输装备,依托车、船、码头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23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地理政治学风险一直上升,全球经济提高速度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集装箱航运市场面临多重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董事会将“两个务必”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巩固传统业务“稳”的基础,提高新业务“上新”速度,传统业务与新业务齐头并进,公司经营呈现出较强的韧性。2023年,公司取得营业收入739,885.71万元,同比下降37.61%,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4,016.13万元,同比下降1.51%。营业收入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不足,运力过剩,运价同比一下子就下降所致。公司传统业务操作、运输量稳中有增,关键财务指标保持稳健,毛利率同比增长,盈利能力有效提升。公司连续被评为全国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公司、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全国先进物流公司,在2023年的评选中,荣登中国物流公司50强和民营物流公司50强双榜。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保存量,拓增量:通过组合业务功能、延长物流链条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单箱收益。场站业务除了传统的堆存和仓储功能外,件杂货港口分拨、铁路接卸、网络货运、有色矿堆存、零担货运配送等功能陆续开始经营,有效增加板块整体收益。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逐步提升直客、大客户、GLOBAL客户业务量占比。2023年,公司成功开发了三角轮胎、万华化学、山东雷沃重工等中大型直客,新签中远海运、地中海航运等船东堆场协议。公司货代、场站、海运等传统业务操作量、运输量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多板块、多功能联动,平台优势凸显:公司着力整合市场资源和客户资源,发挥各板块之间、区域之间的联动互动优势,形成最大合力,统一谋划市场,打造了泰赢、飞协博、件杂货全程物流服务等特色业务产品。

  深挖客户的真实需求,创新组合业务功能,打造细分赛道竞争优势:沿海运输推出“芜湖-大连”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减少吊装、堆存、换船等操作环节,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助力大型生产企业降本增效。中创供应链利用公司资源整合能力为内陆客户集装箱出口筹划最优物流解决方案,采用铁路替代拖车跨省集港运输,铁海联运的运输模式大大便利了客户出口,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运输时效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