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党支部领航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七星关区:党支部领航

2024-03-20 新闻中心

  近年来,七星关区通过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产业振兴形成多元化道路,带动乡村破茧成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持续增收、人人有致富门路的新格局。

  哒哒哒,哒哒哒……走进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五里坪社区的民族服饰加工厂,工人们忙着赶制订单,织布、绣花、贴布等各道工序有条不紊。

  “在车间上班一个月有4000元,还能照顾家里的小孩和老人,比在外打工强。”车间工人殷娟满意地说,自从家门口有了就业帮扶车间,大家都能就近找到工作,极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社区妇女就业提高,得益于社区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精准选择并发展民族服饰及衍生产品生产、销售,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居民吸纳进合作社一起发展,化“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既发挥了党支部组织、管理群众的优势,保障了群众的分红、务工收入,同时还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这个苗族加工厂是2019年建成的,2021年我们在该厂基础上注册成立贵州省苗绘蓝图文化有限公司及商标,带动社区群众一起发展。”据五里坪社区党委副书记黄训珍介绍,为助力群众增收,社区强化党建引领,围绕“三化”建设,抓牢民族特色服饰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积累逐步的提升,有力助推社区综合治理水平,构筑一幅美好的“新蓝图”。

  为保证公司的运营,公司采取订单化生产,制定了多元化的生产模式,企业产品由苗族服饰扩展到绣花布、围巾、笔记本、儿童玩具、女士包等蜡染生活文创工艺品、各类衣物的来料加工,还承接七星关区农特产品包装袋、品牌服装中各类元素个性化设计,产品选销云南四川等地。

  此外,合作社聘请苗族蜡染能手、优秀知识青年、离任社区干部等参与公司管理和设计工作,吸纳苗族蜡染技术“绣娘”4名,学徒“绣姚”7名到企业工作、将优秀青年生产能手和设计人员吸纳进入社区两委,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人才保障。同时,合作社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调学校帮企业开展产品设计、技术队伍培训,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元素有机融合,推动公司发展。

  目前,合作社入股群众有140户463人,带动80余名妇女就业。去年公司盈利80余万元,群众分红6.3万元。

  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得到苗族同胞的喜爱。2019年7月获省民宗委、省文联“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2022年3月获毕节市妇联“传承手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优秀奖”等荣誉,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促进了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集体经济积累,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社区集体和群众以股连心、连责、连利,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据观音桥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张烈介绍,目前街道在6个社区均成立了党组织领办经济实体,涉及生猪养殖、食用菌种植、物业管理等业态,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平台,街道解决了过去农村土地分散“不长钱”、闲散劳力“不来钱”、资金零星“不省钱”、自然风光“不卖钱”等问题,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产业兴、百姓富。观音桥街道是七星关区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辟强村富民路的生动实践。

  目前,七星关区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166个,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5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积累约4.7亿元,全区约40万人入股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七星关区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起来,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构筑了农业产业体系调整新优势,谱写了乡村发展新篇章。(图/文 李金苗)

  202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推动毕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为贵州省毕节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毕节市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制定出台“1+6+1”政策措施,充分的发挥优势,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努力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绿色发展样板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党建五项行动”,积极地推进“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以实干作答、以实绩交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毕节篇章。…

  “能源安全关系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保障能源安全,六盘水市责无旁贷。…